保山“三春茶”传承人徐青山:守艺30载只为做“一泡好茶”

保山“三春茶”传承人徐青山:守艺30载只为做“一泡好茶”

2阅读 2024-07-21 01:23 人物

在云南保山,有一款茶,它不仅仅是茶,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,一段文化的承载者——保山“三春茶”。早期的保山“三春茶”因在茶叶中添加了两味药材而被称为“三春药茶”,主要有防瘴、解毒、提神醒脑、益气增力等特殊功效。后来经过六代人的传承与发展,成为现在声名远播的保山“三春茶”。如今的保山“三春茶”是由大叶种古茶渥堆制成,以其香甜鲜爽,苦涩适宜,汤色饱满,金黄透亮的特点深受茶友喜爱。保山“三春茶”,一段传承六代的传奇,其背后是徐青山——第六代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。


作为保山市非遗传承人,茶人徐春山以茶为友,以茶会友,成了保山小有名气的“茶把式”。在与茶叶打交道的30多年时光里,他从制作、栽培到教学都亲力亲为,每到采茶季,他仍会上茶山,下车间,手把手教徒弟制茶。比起传承人的身份,徐青山最认可的仍是“三春茶人”的称呼,他的初心,始终是“做一泡好茶”。

承家学,织起制茶梦

“小时候常听家里长辈说起,‘三春茶’的制作技艺源自咸丰年间文水道长的传授,后来到了20世纪40年代,又通过马帮的传播,‘三春茶’走出了保山,传播到全国各地。”说起保山“三春茶”的由来,徐青山如数家珍。


徐青山在很小的时候便听父辈讲起祖辈们做茶的历史,由于爷爷去世得早,当时徐青山的父亲只有9岁,也只依稀记得家里曾制茶的事。只有伯父徐丛德和爷爷一起制作并经营过。爷爷去世后,伯父选择了当兵,回来又被派到地方工作,家族传承的“三春茶”制作也因此停滞了近40多年。时间可以模糊记忆,但抹不去传承。在时间的沉淀下,伴随着耳濡目染的故事,看着家里近乎被遗忘的制茶“老伙计”,徐青山的心中渐渐有了一种“守艺有责”的情怀,多了一份传承和守护的初心。抱着这份赤诚,徐青山选择承家学,传家风,入茶行,重拾“三春茶”制作技艺。

习专业,锤炼制茶技

为更好地掌握制茶技艺,1989年,徐青山选择到云南省思茅农业学校茶叶专业深造学习,从栽培到制作,再到对茶叶初制过程中各个关键点的熟练掌控,4年的专业学习,为徐青山以后的茶叶制作和拼配打下基石。


1993年,徐青山毕业回到保山,被分配到保山市茶叶咖啡公司工作,当时的茶叶产业还正处在发展阶段,就连普洱茶也才刚刚起步。因茶叶有涩有苦,有的滋味寡淡,有的香气平平,为了提升口感,徐青山一有空就约着伯父往茶山跑,用他所学的知识和家族传承的“三春茶”制作工艺与初制所的师傅们交流,探索。通过尝试,徐青山得出一套“因地制茶、因茶制茶”的结论,也因此茶叶的品质得到了迅速提升。

“针对保山茶叶香气不足、苦涩单调、韵味差的特点,我们在初制工艺上不断研究,反复实验,再结合‘三春茶’的技艺特点,摸索出了萎凋和渥堆的准确时间。尽管只是相差几分甚至几秒,可就是这几秒的时间差异就能使茶叶的内含物质转化不同。”徐青山说,通过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良,制作技术的不断精进,使毛茶的品质得到提高,毛茶制成后再通过筛拣、拼配,使“三春茶”得到了进一步升华,让茶叶香气高扬,韵味十足。不仅如此,徐青山还在普洱茶制作技艺上不断学习和研究,摸索出了普洱茶发酵的关键,结合老生茶与熟茶的特点,独创了低温发酵普洱茶工艺,制作出来的普洱茶不但有老生茶的外形、叶底,还有熟茶的韵味和汤色。茶叶品质的提升,不仅让保山“三春茶”在当年就获得了30多吨的销量,同时,徐青山独创的低温发酵普洱茶工艺,在普洱茶行业里掀起热潮,普洱市茶叶专家及保山茶人纷纷到厂里参观学习。

搭平台,传授制茶艺

“我的愿望就是做一泡好茶!”1998年,因企业改制保山茶叶咖啡公司解体了,可徐青山不愿就此结束,他主动请求伯父与他一同制作和经营保山“三春茶”。于是在河图镇下村南坝的一个厂房里,两个人带领着原单位部分员工成立了保山普洱茶厂,就这样开始了保山“三春茶”的传承之路。

后来在取得一些成就后,徐青山想把保山“三春茶”的制作工艺带到其他茶区,让当地茶农都能增收致富。为了不负这一身技艺,徐青山先后收了多位徒弟,不仅如此,还在德昂山寨、百花岭以及瓦窑、板桥等山区建起了茶叶种植脱贫互助区。每年茶叶采摘期间,徐青山都会带着徒弟们奔波于各个茶区,手把手传授茶农茶叶制作技艺。“与茶农同吃同住,交流探索改进茶叶制作工艺的技术要点,这不仅仅是一种传承,更是精神的延续。我们每年至少培训当地初制所20多个,累计培训茶农200余人次。”徐青山说,未来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保山“三春茶”在市场的口碑不断提高,让更多人通过学习“三春茶”制作技艺走上致富路。


一茶一世界,一技铸匠心。命运之手的点拨,让徐青山开始了30年的“茶把式”之路。2020年,随着新媒体的兴起,徐春山也开始通过网络传播茶文化,讲述着有关保山“三春茶”的故事……

来源:云南网 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张玉祥 王薇茜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非遗“出圈”香飘香江 德昂酸茶首次出口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